6月11日,南昌高新区召开2022年经济工作暨科技创新大会。会上,高新区现场拿出7101万元的“大礼包”重奖荣获“工业十强企业”“服务业十强企业”“纳税十强企业”等六个“十强”企业和优秀人才。同时,高新区还完成新增减税降费15.33亿元,兑现国家、省、市、区等各类奖励资金25.84亿元,累计兑现企业各类奖励资金41.17亿元。

市委常委、区党工委书记王万征出席会议并作2021年经济工作报告。省发改委副主任李庆红、省科技厅副厅长陈炜蓉、省科学院副院长魏国汶、市发改委副主任何彦军、市科技局副局长黄端伟及区党工委管委会班子成员出席会议并为获奖企业代表、优秀人才颁奖。

2021年工作回顾
王万征回顾总结了过去一年取得的成效:全区地区生产总值920.38亿元,同比增长9%;园区总收入6109亿元,同比增长20%;固定资产投资、规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5.2%、12%,均列全市第一;工业营业收入3049.3亿元,同比增长28.6%,是全省唯一工业营业收入突破3000亿元的开发区;财政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达到122.46亿元和32.9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7.2%、8.7%;实际利用外资突破9亿美元,列全省第一;出口总量278.5亿元,占全市超30%,华勤成为全省最大的生产型出口企业。在科技部火炬中心全国157家国家级高新区综合排名中,连续七年进位赶超,较上年提升两位,跃升至第24位,站稳“第一方阵”。
——引项目、强产业,发展势能显著增强。签约项目129个,签约总额约1000亿。中国商飞江西生产试飞中心等21个重点产业项目竣工投产,产业发展更强劲。电子信息产业营业收入达1302.2亿元,同比增长31.5%,占全省20%。航空制造产业2021年营业收入186.2亿元,同比增长30.7%。医药健康产业营业收入182.97亿元,同比增长47.6%。新材料产业营业收入1180.4亿元,同比增长28%。数字经济产业营业收入320亿元,同比增长15%。
——强创新、增后劲,内生动力全面激活。创新平台快速推进,构建起产业园、产业基金、交易平台良性互动格局。研发投入持续提升,2021年全区企业研发投入超52亿元,位列全市第一,在全市率先实施3亿元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行动。科技成果不断涌现,6项成果获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占全省40%;近300个项目获国家、省、市计划立项,获得资金约6000万元。创新人才加速聚集,设立人才服务专员,招引大专以上人才1.5万余人,技能人才3万余人,夯实了人才底座。
——精建设、细管理,城市功能品质显著提升。基础设施更完善,新增市政道路通车里程11公里,新建停车泊位2408个。建管水平更精细,打造了华勤里、长胜里、凤凰仓艺术Park文创园等一批特色商业街。生态环境更优美,鱼尾洲公园建成开园,白鹤小镇、南塘湖创新公园、航空主题公园基本建成;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航空一中、江西师范大学附属学校快速推进,将新增优质学位近6500个。文化事业蓬勃发展,艾溪湖美书馆荣获“全国年度最美书店”荣誉。
市委常委、区党工委书记王万征
省发改委副主任李庆红
省科技厅副厅长陈炜蓉
2022年工作部署
王万征对2022年工作进行了部署。他要求:
——要围绕“创业、创新、创强”全生命周期服务,坚持“实干为先”,以功成必定有我的决心全力打造“最实高新”。要聚焦构建“雨林型”数字经济生态,坚持硬件软件一起抓,以“高大上、链群配”思路深入推动数字经济“一号发展工程”。智能硬件重点完善产业链条,打造全球重要的数字硬件制造基地;软件信息产业重点强化要素集聚,高水平规划建设南昌数谷产业园。要聚焦实现“江西航空梦”,坚守初心使命,全力推进航空产业做大做强做优,建设国内领先的航空产业集群。要聚焦“做大增量、做强存量、做优质量”,推动创新、政策、资金等优质资源集聚,推动新材料、医药健康产业向高端前端迈进。
——要围绕“四精”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为本”,以“绣花”功夫全力打造“最美高新”。进一步提升“最美高新”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让“最美高新”成为招商安商的闪亮名片。要把“最美”体现在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高度上,把“最美”体现在城市服务的温度上。
——要围绕吃住游娱购一体,坚持“用户为王”,以“流量带‘留量’”,建设生活气息浓郁、文化娱乐多彩、让人流连忘返的新城区,打造近悦远来的“最潮高新”。要有潮流的商业“新地标”积极引进“排队经济”“首店经济”“火爆经济”,让年轻人干在高新、吃在高新、玩在高新,让高新区成为“年轻人的向往之地”。要有潮流的生活“新中心”,谋划更多省内乃至国内一线优质教育医疗资源,让企业和群众更有获得感。要有潮流的文化“新形象”,用“文化留人”,继承和弘扬高新历史中沉淀下来的特色文化,用活力点亮高新区的“动感形象”,敞开怀抱迎接八方来客。
王万征强调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落实强省会战略的起步之年,也是南昌高新区“三年蝶变”的开局之年,全区上下要抢抓机遇、迎难而上,以担当实干开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新局面,加快推动和落实好“三创”服务:
——要坚持为创业服务,深入推进优化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服务企业家和创业者投资兴业,形成“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创业态势,全面落实助企纾困各项政策,深化放管服改革,搭建“政府+银行+担保公司”创业担保贷款服务平台,让行政执法更有温度。
——要坚持为创新服务,用技术为企业发展赋能加力,提升产品增加值、企业竞争力,构建“千帆竞发勇者胜”的创新生态。要攻坚高精尖创新平台的提质升级,攻坚创新主体规模的提质升级,攻坚创新人才集聚的提质升级,攻坚一流创新生态的提质升级。
——要坚持为创强服务,全面实施企业发展倍增计划,“梯队式”支持各类企业发展壮大,打造“百舸争流奋楫先”的创强舞台,全面实施“三个一”工作法,全力拓展企业融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