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重点领域信息>社会公益事业建设>法治文化

让司法为民有力度更有温度南昌高新区司法行政系统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访问量:

从派送普法“大礼包”到推进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从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到“一站式”化解矛盾纠纷……今年以来,南昌高新区司法行政系统精准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清单,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司法为民有力度更有温度,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法律明白人”骨干接受培训

  发放普法“大礼包”

  近日,在南昌高新区麻丘镇刘城村三风文化广场,南昌市麻丘法律服务所工作人员向群众发放了宪法、法律服务一本通、一本能“动”的普法书、民法典宣传册等普法“大礼包”,并宣讲电信网络诈骗、非法集资、法律援助、社区矫正等知识。此外,法律工作者还设置咨询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喜闻乐见的方式解答群众提出的问题。据统计,此次活动共发放法律宣传资料2000余份,增强了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意识。

  今年以来,高新区积极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注重普法实效。高新区联合普法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新法制报社开展“法律十进”“民法典宣传月”“疫情防控法律法规”“扫黑除恶”“社区矫正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反诈宣传”和“法律明白人”培训等宣传活动50余次,参与人员10000余人次,发放社区矫正法、“法律明白人”手册等宣传品16000余份,引导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与此同时,高新区扎实推进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截至目前,高新区已培养4164名农村“法律明白人”骨干和24593名农村“法律明白人”,累计开展区级“法律明白人”骨干培训23课时,参与法治宣传15765人次。

  此外,高新区注重青少年法治素养培育工作,在全区46所中小学配备法治副校长和法治辅导员,积极开展“守护明天——法治乡村行”宣传活动。

  隔空“庭审”提高办案效率

  为充分发挥“亲情帮教”在服刑人员改造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南昌高新区大力推进远程视频会见室建设,持续优化远程视频会见各项流程。

  2021年年初,高新区在麻丘司法所、艾溪湖管理处平安办、鲤鱼洲平安办分别设立了远程会见点,做到区、镇两级全覆盖,实现亲情帮教工作突破时间、距离限制,最大程度达到便民、惠民的目标。远程视频会不仅能让服刑人员家属少跑路,而且可通过“家属探视窗口”远程帮教。

  高新区实现了地方法院、公安机关与监狱之间的隔空“庭审”,既方便当事人诉讼,又保障疫情防控期间干警及服刑人员安全,做到防控疫情与办案两不误,提高办案效率。截至2021年8月底,高新区5个会见点累计安排远程会见910次,会见2200余人,法院提审20次。

  此外,高新区大力开展远程会见“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对在监服刑人员亲属进行全面摸排,统计年岁已高、身患疾病、路途较远等服刑人员亲属相关信息,并登记造册,在符合远程会见相关规定的前提下,可通过邮寄材料、电话预约、网上预约等方式协助办理会见申请,简化会见流程。今年3月份以来,累计为特殊人员办理远程会见46次,参与会见94人次。

   “一站式”化解矛盾纠纷

  5月30日下午,胡某在南昌市麻丘镇后溪村一鱼塘边钓鱼时,意外触电死亡。意外发生后,死者亲属与鱼塘承包单位因赔偿款项产生纠纷。胡某亲属熊某向昌东镇人民调解委员会提出调解申请。

  接到申请后,调解员及时和鱼塘承包单位负责人沟通,了解事情经过,并分别与双方当事人谈话。了解双方的想法后,制定出初步调解方案。调解员从维护双方合法权益的角度出发,寻找利益平衡点,避免因双方利益诉求差距过大出现拒绝调解、调解中断的情况。

  最终,在昌东镇调委会调解员的努力下,双方达成调解协议。据悉,像这样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高新区共有86个,人民调解员219名。

  为抓牢抓实“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推动人民调解工作规范化建设,针对下辖片区调解两次以上仍未成功的疑难复杂矛盾纠纷,高新区全力推进综合调解工作室和个人品牌调解工作室建设,力求形成“分工明确、功能齐全、各展所长”的专业调解网络,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据悉,目前,全区已建成13家个人品牌调解工作室和2家综合调解工作室。

  为充实人民调解专家队伍,高新区积极挖掘调解能手,通过吸收律师、基层法律工作者及退休法官、检察官、警官、教师、村支书、老党员等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以及村(社区)德高望重、热心调解工作的居民代表,为组建年龄知识结构合理、优势互补、专兼职相结合的人民调解专家队伍、解决疑难矛盾纠纷提供人才保障。

来源:法治江西网



扫码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