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高新区“十四五”规划纲要解读说明
一、关于《纲要》的起草编制过程
按照国家、省、市十四五规划编制部署要求,我区于2020年3月份正式启动了《纲要》编制工作,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方案。党工委、管委会主要领导亲自谋划,围绕“十四五”时期发展的总体要求、战略定位、主要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站高望远、深思熟虑、把盘走向;党工委、管委会主要领导亲自调度,先后召集12次专题会议,广泛征求意见建议320余条,梳理重大项目155个,总投资7066亿元,前后经过20余次修订完善,经过工委扩大会研究审议,形成《纲要》。
二、关于《纲要》的编制要求和主要特点
我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纲要》编制力争做到“五个坚持”:一是坚持对标对表、切合实际,努力编制一份符合中央、省委、市委要求,切合高新区实际,顺应群众期盼的《纲要》文本;二是坚持传承接续、开拓创新,描绘好新时代高新区改革发展新画卷;三是坚持放眼长远、谋划当前,放眼未来十五年远景目标、聚焦“十四五”发展,确保高新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开局良好;四是坚持发展为要、安全为本,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五是坚持宏观指导、重点部署,突出《纲要》的前瞻引领和务实管用。
《纲要》在广泛吸收以往规划编制经验上,还体现了以下4个创新点。一是全面贯彻“双区”建设新使命。按照新时代高新区的新使命、新定位,主动承担为国家和省市创新发展探路、高质量发展探路的重大责任,努力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二是全面回应民生诉求。按照共享发展和问题导向要求,尽量在规划中回应百姓诉求,使民生工程成为一本明白账、责任账。三是配套建立重大项目库。在《纲要》中以专栏的形式明确了重大项目清单,形成以规划统领项目、以项目引导资金的格局。四是突出“多规融合”的思路。与各类专项规划高度协调一致,充分体现《纲要》在全区规划体系中的引领作用。
三、关于《纲要》的框架体系和总体思路
《纲要》共十篇二十七章,12万字。总体上分为三大板块。第一板块为总论,包括前言和第一、第二两个篇章,主要概括总结建区三十年来特别是“十三五”时期发展成就,分析研判“十四五”发展形势与环境,提出“十四五”时期总体要求、战略定位、主要目标以及到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第二板块为分论,包括第三篇至第九篇共七个篇章,具体围绕打造享誉全国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加快构建“2+1+2”现代产业体系、主动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生态科技产业新城、协同推进改革开放再提速、率先实现城乡融合一体发展、共建共享和谐幸福平安家园等七个方面,分领域阐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第三板块为结尾,包括第十篇。主要阐述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建立健全规划体系和实施机制等内容。
《纲要》对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作了分析判断,并提出了总体思路:一是对建区三十年来特别是“十三五”时期发展成就进行了概括总结。《纲要》指出,建区三十年来,高新区先后实现四次跨越,迈向了创新引领的“鄱阳湖时代”。同时,《纲要》对“十三五”的发展目标做出了“总体实现”的客观判断。另外,以“六个坚持”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发展经验。二是对“十四五”发展环境进行了分析研判。《纲要》厘清了高新区在“十四五”时期面临的重大机遇,分析了面临的重大挑战,提出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高新区正处在外部环境的变革期、风险矛盾的交织期、要素制约的瓶颈期,并指出未来五年高新区仍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但面临的挑战可能比改革开放以来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严峻复杂。三是明确了“十四五”发展的总体要求和战略定位。黄俊书记指出,要在“十三五”时期提出的“三区一城”战略定位的基础上,再传承、再提升,从立足全省层面提高到放眼全国乃至全球层面定位发展,将打造数字经济示范区和人才高地融合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龙头带动区,并提出了重点打造升级版“三区一城”,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龙头带动区、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势集聚区、全国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样板区、现代化国际化生态科技产业新城。
四、关于《纲要》的总体目标和规划重点
(一)关于总体目标
按照黄俊书记提出的“立足当前、放眼未来、跳起来摘桃子”的指示精神,《纲要》提出高新区“十四五”时期的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在“十三五”末的基础上翻一番的目标,明确提出挺进全国二十强、打造万亿高新区的目标;展望二〇三五年,《纲要》提出,在全国高新区、全省开发区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现代化新高新基本建成,全面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全面建成中国最美高新区。提出了“十四五”时期“五个走前列、两个作表率、两个立标杆、挺进二十强”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园区总收入1万亿元,年均增长14.8%;园区工业营业收入6000亿元,年均增长15%;地区生产总值1500亿元,年均增长10%;财政总收入200亿元,年均增长11.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12%;上市公司40家;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6%;高新技术企业数1200家;三次产业结构比0.3:70:29.7;实际利用外资24.15亿美元,年均增长14.8%;实际利用内资655亿美元,年均增长14.8%;进出口总额120亿美元。
(二)关于规划重点
深入学习《国务院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紧扣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深刻把握“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新使命和新定位,结合高新区的实际,《纲要》明确了以下7项工作重点:
1.打造享誉全国的科技创新策源地。《纲要》提出,优化“一带一岛一园三城”创新布局、加快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和载体、实施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计划、全力打造创新创业人才高地、营造创新创业良好环境,聚力建设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着重突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发展各类产业领域内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产业,如硅衬底LED技术、MEMS产业、国产民机制造、5G+VR产业等。同时提出,新材料产业要在深化有色金属深加工基础上,强攻第三代半导体和航空复材产业,大力培育新的增长点。
2.加快构建“2+1+2”现代产业体系。《纲要》提出,聚焦电子信息、航空制造、新医药与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主导产业,全面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聚焦“一智一芯一屏一网”,全力打造中国智造新城;以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为方向,加快构建以数字经济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着力“建设十大创新产业园、引进百亿项目(培育百亿企业)、打造千亿产业集群(培育千亿企业)、迈向万亿园区”。
3.主动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纲要》从持续释放消费潜力、 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提升生产性服务业供给能力等方面,对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作了部署和安排。
4.建设现代化生态科技产业新城。《纲要》对标国际一流科技园,着眼于统筹推进“科技、产业、生态、城市、人文”五位一体融合发展,从优化整体空间布局、唱响城市建管“高新品牌”、打造高端生态环境门户区等方面,努力把高新区建设成为宜创宜业宜居的现代化生态科技产业新城。
5.协同推进改革开放再提速。《纲要》提出,要全力打造“四最”营商环境、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发展、大力提升国际国内参与度与竞争力,扩大对内对外双向开放,努力打造全省高水平改革开放先行区。
6.率先实现城乡融合一体发展。《纲要》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壮大农业和农村经济,大力推进特色镇(处)建设,推动建设艾溪湖宜居生活新标杆,支持昌东镇打造“产城融合·文旅强镇”,提升麻丘航空综合服务特色小镇建设水平,全力打造五星白鹤小镇。
7.共建共享和谐幸福平安家园。《纲要》提出,要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