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落实河湖长制相关精神,加快高新区打造生态科技新城建设步伐,进一步巩固水环境治理成果,我区统筹谋划、细致部署、精心实施,将辖区河流、湖泊全面列入“河湖长制”工作范围,扎实做好了“河湖长制”各项工作,现将我区2021年实施“河湖长制”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全面构建责任体系,逐级压紧压实责任
一是健全完善河湖长组织体系,按照省市河湖长工作的要求,遵循上下一致的原则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五级河湖长制组织体系,并通过公示牌等向社会进行公布,广泛接受社会监督。二是对标对表河湖长制考核目标,按照省市关于河湖长工作年度考核及高质量发展考核的相关要求,分解考核目标,确保每一项考核指标落实到人。三是加强河湖长制工作安排部署,党工委、管委会主要领导多次召开河湖长制工作现场调度会,对河湖长制工作进行现场部署,集中解决突出问题。四是联合区检察院,推进“河湖长”+“检察长”巡河行动。
(二)强化检查整治力度,加强河湖岸线管理
一是完成艾溪湖、瑶湖、南塘湖、赣江南支、抚河故道、鄱阳湖、焦头河、赣抚平原四六干渠等河(湖)管理范围及保护范围划界立桩工作,通过划定管理范围及保护范围线,有效加强了河湖岸线的监管。二是大力实施“清河行动”,完成一批侵占河湖“四乱”问题销号工作,包括赣江南支岭永滩涂地4栋侵占河道的房屋、焦头河新龙村远大雨具厂侵占焦头河问题、瑶湖及焦头河因历史原因造成的围垦问题。三是结合退捕禁捕工作对全区所有船网进行回收处置,共回收丝网8702公斤,虾笼25311个,地笼1148个,中笼101个。
(三)开展生态工程建设,保障区内河湖水质
一是在打造艾溪湖湿地公园和瑶湖郊野森林公园的基础上,进一步打造了55.6万平方米的鱼尾洲公园,充分发挥湿地除氨氮、降有机的作用,保障区域水环境。二是大力推进航空城污水处理厂工业污水扩建工程,目前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预计2022年春节前完工。三是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工作,完成了10个小区(学校)和4个企事业单位的雨污分流改造工作,完成了30余公里污水管的疏浚工作。四是完成了京东大道污水泵站等4座泵站及相关主干管的更新改造工作,确保污水应收尽收。五是对明山渠水系进行了整治,在明山渠内完成了4000m2的生物浮床安装及种植,同时在底排沟出口安装了4台水泵,将低排沟内的雨污混流水排入青山湖污水处理厂。六是建成了一处餐厨垃圾减量中心,现已正式运营中,每天可处理厨余垃圾5吨,解决了部分地区厨余垃圾可能导致的污染水环境的问题。七是实施了引水活化工程,引入六干渠及四干渠来水分别至南塘湖及瑶湖,保障区内河湖水质。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河湖管理范围与集体土地产权冲突,高新区地处赣江、抚河尾闾地区,水系发达,瑶湖、焦头河部分水面被确权为村集体土地,且有国土部分颁发的土地证。河湖管理工作与当地村集体权益存在一定矛盾。
二是跨区域协调难度较大,高新区位于艾溪湖、瑶湖等流域的下游,上游产生的污水极易流入我区造成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例如汛期期间,位于瑶湖上游的青山湖区普庆寺沟时常有水葫芦流入瑶湖,我区花费了极大的人力及物力对瑶湖水面的水葫芦进行了清理。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治理好水环境。根据《南昌市中央环保督察典型案例三年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启动2022年度雨污分流整治项目;完成艾溪湖周边约10平方公里范围内所有小区、企事业单位(含学校)雨(污)管网的排查、疏通、GIS数据测绘;启动闵吴路等3条污水管道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全区污水管网。
二是打造好水生态。2020年,适时启动江西人才公园人才元素提升、芦沙河河滨运动空间、谋划并有序推进环瑶湖水生态环境治理项目(环瑶湖系列公园群)、鱼尾洲公园北侧尾水湿地建设。让市民享受水环境改善带来的便利。
三是管理好河湖岸线。加强日常巡河督导活动,确保河湖管理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处置。要加强对镇(处)的督促指导力度,尤其是乡、村级河长,进一步压实属地管理责任,落实河湖巡查、保洁等管理制度。
四是完善好协同机制。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流域间、部门间相互协同。要不断完善流域统筹协调和上下游、左右岸联防联控机制,协调城管、水利、环保等部门共同发力治理好水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