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重点领域信息>社会公益事业建设>公共文化服务

北大抚州文化大讲堂第31期震撼开讲!

访问量:

12月24日下午,由中国戏剧家协会(剧本)杂志社、抚州市委宣传部、北京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院(抚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主办,赣东学院、南昌国家大学科技城管委会协办的“北大抚州文化大讲堂”第三十一期《戏剧原理与戏剧批评》震撼开讲。本期讲堂分为线上直播及线下主题探讨两种形式开展。线上有近千位听众观看,线下由南昌国家大学科技城管委会组织集中学习并召开座谈会。

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院所长,戏剧戏曲学博士生、硕士生导师宋宝珍受邀担任嘉宾导师,本次讲座从戏剧本质的认知,戏剧行动线的梳理,形象内涵的开掘,到戏剧情节、场面、结构、形式、接受的美学内涵,介绍戏剧批评者应当具有的基本素质和基础能力。

宋宝珍着重向大家讲述了戏剧的多面性。她强调,戏剧动作由“形体动作”、“言语动作”、“静止动作”和“音响动作”构成,在戏剧里动作编排是至关重要的,它是表现戏剧艺术的重要载体,只有动作这一核心要素才能真正把剧本热舞的性格、思想目的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人物最深刻方面才能见诸现实。

鉴于本次讲座生动具体,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讲座结束后,南昌国家大学科技城管委会组织干部职工、辖区文化企业负责人、文艺爱好者共同开展戏剧评论主题研讨会,结合戏曲艺术批评与大学科技城文化发展路线,展开“头脑风暴”式的交流。大家一致认为,宋老师提出的文化能力建设十分重要,艺术批评视角高屋建瓴,下一步大家将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进一步做好大学科技城文化建设。

Q:老师您好,如何把感性的文学评论感觉写成具有学理性的论文?

A:首先应尊重自己的感受,再诉诸于笔端,因为观看一部戏剧后需要把自己的感受记录在笔记本上,积淀素材,厚积薄发,再加以学习一定的评论理论素养,找到自己的切入点,才能把感性的文学评论写出具备学理性的论文。

Q:一个小概率的事件如何编成一个真实、好看的戏剧?

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我们可以以《赵氏孤儿》为例,优秀的戏剧需要利用小概率事件的奇异美学内涵、艺术的涵盖力和典型性,植入到剧本当中,才能使作品具备一定吸引观众的能力。



扫码浏览